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以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二、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总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8.9万元/人。
三、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调查显示,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了招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从年龄分布看,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四、行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共约谈代理机构1720余家,责令整改305家,作出行政处罚281件,累计罚没908万元,作出吊销代理资质、停止代理业务等重处罚14件。调查显示,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为57.8分,高于荣枯分水线数(50分),表明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未来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具有信心。
五、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 截至2023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行政区划。],较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增长15.3个百分点,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调查显示,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在企业产品进出口和品牌输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深度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市场竞争策略、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有56.2%的机构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七、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助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八、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2023年,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服务等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